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綠屋頂」的一堂課



誇張吧,屋頂上還可以放羊吃草咧....
(以上兩張圖片引用自Canpages的How to make a garden on your ROOF

最近天氣好像沒這麼熱了,前陣子,颱風來之前,可是家家戶戶都喊熱,頂樓、西曬、直曬、傍晚水泥牆開始散熱等諸多現象,室內溫度甚至有時候飆到32、33度,住在都市公寓的人,想必花了不少空調的電費吧...


這樣的綠屋頂維護成本最低,因為等於土地沒有做太大的更動,而是將房子給塞到土地裡面去,變成房子支撐地表,而非地表支撐房子。不過...依照台灣的民情,可能要一段時間比較能夠擺脫祖先的陰影。(圖中為earthhouse,由Vetsch Architektur設計)


為此,有一位朋友一直想要改善他的頂樓公寓的悶熱狀況。去年,鋪上一種回收的軟性隔熱磚,不過由於他是老公寓了,水泥的頂樓在風吹日晒下已經開始產生龜裂,無法讓水分蒸散的隔熱磚,讓他擔心磚下的積水會不會滲進頂樓內,再者,他也發現,隔熱磚能夠隔絕的熱度似乎有一個上限值(約35度C),一旦超過之後似乎功效就有一定的限制,而到了晚上,原本是隔熱的目的,結果反而水泥地要散熱的時候變成是一種障礙。後來他又跑去買浴室用的塑膠墊,厚約2~3公分的挑高,墊在隔熱磚下方,多了一層透氣的表面,似乎有效,至少水分可以蒸散,不過測試的時間已經是九月,風變大,可能測試效果也不這麼客觀,要等到明年暑假再來確定了。另外,也開始種植菜園跟植栽。說到這,就順便一提前陣子我去上的綠屋頂的課程。

相較於花與園藝,我更喜歡一整片綠綠的感覺,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的家的屋頂、牆是被綠色植栽披覆著,室內如果靠窗處有一塊乾淨的綠草地、甚至一面綠牆,那就太贊了。
陽台黃金嬰兒景天,它的顏色是我很愛的綠色顏色之一,我都稱它為螢光小綠綠,它一開始長得不高,會在花盆上變成滿滿的一整片螢光綠,很可愛,可是久了之後,就會因為太長太高而彎曲,垂到花盆之外就沒這麼可愛了...不過不管怎麼樣,由於它是多肉植物,超好種的。也因為調查它的身世,才不巧發現有一堂綠屋頂的課,就給它跑去聽了!


信義行政中心頂樓所示範的綠屋頂,鋪設到的區域比空地來的溫度低。

這堂綠屋頂的課程講的很精彩(不過因為前一天太晚睡,最後10分鐘還是進入休眠模式),是由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與信義區公所所辦,地點就在信義行政中心,因為剛好他們的屋頂就有設計一部份的綠屋頂(任何人都可以去屋頂上看),雖然沒有辦法涵蓋全部,但是到現場看得時候,也還是能夠有一些心得。

主講人李中原老師說,在50年前,全球居住在都市的人口僅1/4~1/3,現在則是1/2,未來若沒有妥善調整與規劃的話,就會有3/4的人都集中到都市去了。可是也是因為這樣,溫度也呈現出:都市的平均溫度往往最高,然後越往郊區的溫度就變低的熱島效應。

如果都市要想辦法降溫,恐怕最好的方式就是從綠屋頂著手了。最棒的方式,是房子在興建的時候,就已經決定自己的屋頂是否要當綠屋頂,若要,就連同頂樓的厚度、承重和植栽槽都計算進去了。

綠屋頂的製作過程其實很簡單,甚至可以DIY,課堂後半部我有詢問老師,若要在已經成屋的水泥頂樓做綠屋頂,費用大概要多少?他說成本約每坪6000元以下(每平方公尺2000元以下),以後還有可能變得更便宜。


周邊用空心磚收邊,空心磚很重,其實也可以用板材代替,用螺絲或五金鎖住
現場還有看到蝴蝶飛舞期間呢...這些蝴蝶真厲害,這裡是12樓耶!若草再長高一點,說不定以後連小鳥也在這邊築巢喔!



這是景天科的吧...有沒有看到空心磚旁邊有突出來的布,那就是墊在土壤下方,用來避免根系擴張、防止土壤流失的不織布。


連空心磚的孔隙也可以種。

至於承重呢?薄層綠屋頂會不會影響到頂樓的載重?老師說,其實RC房子的屋頂每平方公尺可以載重達300公斤,而薄層綠屋頂的優點,就是它的土壤層約後13~14公分而已,再加上植栽容器、灌水之後,測試載重每平方公尺約150公斤。

綠屋頂成敗的關鍵,還是要仰賴植物是否可以順利存活,李中原老師介紹了多肉植物(景天科、松葉牡丹科、萬年草、佛甲草等)、地被植物(翠玲瓏、蔓花生...),他們試圖加入更多的台灣原生種、海濱植物,可以讓原生鳥類更親近這些都市綠色小島(鳥兒從天空中看都市的屋頂,大部分都是灰灰的水泥,若有看到植栽屋頂就會下去棲息,如果搭配原生種,鳥兒還有可能載其間產卵喔~)其實我個人是覺得,綠屋頂若有野生雜草開始長的話,就讓他們去長吧,因為就不用擔心哪些草長不好了,反而雜草長得很好的話,更容易吸引鳥類來築巢休息、雜草長得高大,室內的溫度也得以降更多了!當然這樣就完全不會有景觀效果,除非主題是「野放」! XD



至於綠屋頂的構造,其實很簡單,由下到上依序大致如:地面上先鋪上一層防水布(若不怕滲水可不鋪)、蓄排水板、不織布(防止土壤流失)、土壤介質、植栽,在基金會的網站上不但有可供下載的綠屋頂製作方法與示範,還提供完整的合適植栽資料可供下載。希望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著去做看看,明年也許就會有個降溫的屋頂了,這裡也有一個外文網站,詳細說明綠屋頂製作的Step by Step喔!

Step by Step裡面
很清楚的將綠屋頂分出蓄排水板、不織布、植栽土壤三層,李中原老師則說,目前有人正在研究,用椰纖代替土壤與蓄排水(椰纖早期用來處理高爾夫球場草皮還蠻普遍,但成本較高)。


用來培養綠屋頂植栽的介質,大部分都是土壤去改良的,特性是輕、保水。


雖然大部分都是塑膠材質,不過排水板也有作成很輕的網狀。


蓄排水板則同時保有排水及蓄水的兩種功效...可以讓部份的莖可以吸收到水分。不會一下子就排光。



綠屋頂植栽根盆栽一樣,土壤的範圍就這麼大,故植栽的莖遲早有一天會長滿,因此還是會有修剪的必須性。

最後,來聽聽音樂,順便看看這個綠色水屋頂吧(它的降溫效果一定超棒,當然前提是,它的防水一定做的粉好囉~XD)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以回饋取代消耗,for our land :-)




房子的周圍,以石子、原生種草籽取代水泥地,使它透水。周邊的基地,能盡量保留樹木就加以保留,它可以讓你乘涼、遮住陽光直射,節省空調電費,它也可以抓牢土壤,可以讓鳥類築巢...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生態池的一堂課


右邊水面旁邊的是棋盤腳。

這裡有十分詳細的生態池施工與設計介紹喔!from新故鄉基金會

上禮拜跑去台大上一堂叫做<永續生態池之設計監造與維護管理實務>,原本以為是在講一般住家裡面的生態池要怎麼維護,沒想到講的是大型的公家機關生態池的設計,現場看大多都是公務員,可能是被派來聽的吧,連櫃台人員都很好奇我怎麼會想來聽 XD
好在,下午的Kenji老師講的還蠻生動的,睡意漸漸的淡去,下半堂課更帶我們去參觀台大的生態池設計與維護,他也坦言說,台大的生態池在因為在前置設計有諸多遺漏之處,導致事後的維護變得很麻煩,這才知道,原來生態池的維護管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生態池要有進水孔與出水孔,而台大生態池的出水孔只有小小的一個洞而且還要超過一個高度,導致池水底部的循環很弱。


步道旁邊是輪傘莎草。


為了增加池水底部的循環,運用太陽能打水機,將池水底部的水往上抽,再從上方打出。


Kenji說,真正的生態池是無法干預的,森林將是生態池的演替終點。(水池->沼澤->溼地->草原->灌木林->森林)而國內常見的生態池,則經過人為控制,讓它始終在水池、沼澤的階段。

Kenji提到的(小型)生態水池規劃設計原則,認為水深在10~60公分,有深淺變化為佳,邊緣也以曲線較好,這樣魚兒可以躲在底部較凹處、或邊緣凹陷處。

池底應保持回滲功能,一般用含黏土40%以上的黏土夯實成60~80公分即可防漏,不建議使用水泥或磁磚等材質。池底要堆石頭、木塊、多孔隙材料,池邊要預留1~2公尺斜坡,作為透水區。
至於植物的選擇,他說四種水生植物應該依照比例來配置,包括濕生/挺水型(如棋盤腳、輪散沙草)、沈水型(大安水蓑衣)、浮葉型(台灣萍蓬草)、漂浮型(水鱉)。

然而,最可怕的就是藻類了,在生態池剛弄好的時候,藻類沒有天敵與競爭物種,所以會狂長,因此要持續撈,直到水生植物長大到一定程度,才有辦法達到平衡。食藻類的魚、蝦及貝都可以降低水中絲狀藻的過分繁殖。


有些莫名團體會跑來台大放生魚、龜、禽類...造成Kenji維護上的困擾。


台大生態池一景



在池塘中放置一些小島可供動物棲息。


右邊是馬路,所以大部分的鳥類動物都躲在中島左側,比較安靜之處。這也是生態池規劃的特色:人走的小徑不要超過生態池的2/3,要預留1/3是不會受到行人干擾的地方為佳。


邊緣因為沒有護石而產生小型坍方


Kenji自己辦公室的小小生態盆~不會長蚊子喔!因為裡面有小魚!

當然啦,要弄生態池不只是上面這些簡單的敘述而已...課堂上又講了好些知識,要研究起來又是一門學問了。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日本的住宅公園



如果有去日本自助或半自助旅行,又對住宅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參觀日本的住宅公園,這是省電達人邱繼哲和他老婆介紹的。我們去的是東京郊區的八王子住宅公園,搭電車要搭好久,還要走一段路才到。

住宅公園其實在日本的大都市周邊應該都可以看到蹤跡。他們是許多家建設公司,集合在一起,各自蓋出屬於自己的住宅樣品屋,每間房子的造型都不太一樣。有走日式現代的、也有歐式鄉村風的,建材也各自不同,不過大多都是日本常見的輕鋼構結構的房子,因此結構上大同小異。內部不能拍照,室內居家他們主打的通常是健康、省能、好保養與防震。通常走完一圈,就知道日本人對住宅所重視的大概是哪些,不過由於這是日本建商的房子,會以大眾訴求為主,因此個人的特色與個性就會較少融入在其中。


這是還蠻典型的現代日本住宅房子的造型


這間有點像是溫泉旅館耶 XD


這間粉嫩粉嫩的,又有點歐,應該獲得蠻多太太、媽媽們的喜愛吧


這間有點清水模的感覺...外牆使用的一樣是板材


從住宅公園造的河岸旁看,左邊那棟仿的是歐洲鄉下的房子。


這是在公園內參觀時候的街景。


這棟像是加拿大或美國的郊區的房子。


= = 這棟好像辦公室啊...




這是剛剛看到的仿歐洲鄉下房子的另外一面。


這棟看起來比較普通...可能是混搭吧,但裡面強調很耐震



回途經過應該是八王子最好吃的拉麵店(因為人潮不斷、廚師也充滿自信的邊煮邊表演)之一,大快朵頤一番。裡面是要先投幣、選擇想要吃的拉麵的票券,再遞給廚師~




日本各大住宅公園的連結
(但奇怪的是,裡面沒有八王子住宅公園)




<<以上圖文請勿任意轉載,可引用或轉貼link,謝謝>>

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值得參考的平價綠建築、健康長久住屋


在書中有一棟以RC為基礎、輕鋼構為屋殼的再吹涼風,個人覺得是台灣的平價綠建築之示範參考。它的預算在100萬上下,設計概念簡單易懂、工法各地都可複製(不需特定設計師或工班,就跟鋼筋混凝土建築,大家都懂它的工法一樣)、又有設計感,只要依照當地地形稍作調整(例如座向、開窗方向等),就可以在短短一個月內完工。

材料都是隨手可得,工法容易、省錢環保,所有的建材,除了地基RC之外,都可以回收。
因為注重空氣對流及散熱,不用安裝冷氣,還算是蠻理想的低耗能舒適住宅,也有掌握到綠建築的真諦。 當然,大部分的人可能會對於它的外觀、它的風格覺得好像太過冷調,但是若以機能跟預算的角度來看,若你真的打算在有限的預算內蓋一間平價的綠房子當長久住屋,倒是可以參考它的設計概念跟工法。

有讀者問說,冬天會不會冷?在詢問過再吹涼風的屋主之後,她說其實還好,只要將北向的窗戶關小或關緊即可,室內並不會冷到不舒服的感覺喔!

下圖:再吹涼風之施工剖面
林志堅建築師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參考這樣的工法,也歡迎台灣西岸的屋主自行找工班、依照自己的基地狀況複製、調整。


室內的中段,規劃為臥房,這是原型、也許也是最耐看的型,應該可依照個人喜好加以調整。

架高的地板可隔離地板溼氣、斜屋頂與雙層牆可以調節室內微氣候、建材可再回收、工法易於複製、毒性揮發物是零,用很低廉的價格就可蓋好。

也許它可以成為台灣平價現代建築的指標之一喔!

另外,謝英俊建築師為台東災民所設計的中繼屋,也是以相似的概念去設計,各位同學也可以參考看看!


<<以上圖片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可以貼Link>>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阿羚的第二本書《蓋綠色的房子》 愛地球上市!


書名:做自己的建築師:蓋綠色的房子官網
作者:林黛羚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9年8月6日
規格:平裝 / 312頁 / 17×22cm / 全彩 / 初版
博客來訂購)(金石堂預購)

本書特色:平價、在地、省能、減廢、健康、夢想,23個綠色造屋故事 。
「從自己的房子到自己的綠色的房子,黛羚到處探訪用心過日子、用心蓋房子的人,而她說的故事也愈來愈誘人,愈來愈貼近──大地。」by阿羚的大學老師吳樹陸。

◎住的研究者 林黛羚,在首作《蓋自己的房子》後,持續尋訪舒適、節能、生態、平價綠建築及貼近生活一切住的相關事物;深入探訪台灣在地人自地自建、結合生活與在地經驗的蓋房子故事。從台北到台東、從屏東到新竹……更具生態關懷及人文情懷的新造屋及改造屋案例,分享更多勇敢實踐夢想的新住民綠色造屋故事!
◎做自己「綠色房子」的建築師:蓋自己的房子之外,更要蓋出「好房子」!符合21世紀簡單生活、綠色的概念,實踐平價、在地、省能、減廢、健康的造屋新主張,打造出「會呼吸」的好房子,是更多想要擁有自己的家的人更一步理想!

◎建材現場直擊:全書除了23個以綠建築為旨的綠色造屋精采案例外,更實地走訪木材廠、鐵材廠、鋁門窗工廠、預拌混凝土廠,實境帶讀者認識材料的生產過程,真正瞭解材料的特性及適用性,以及哪一種材料最適合自己打造的房子!
◎自行發包叫料必學技:自己叫料、自己發包、自己監工,更省錢!
◎靈活運用買地、蓋屋、改屋相關法規:避免糾紛及活用法規之常見狀況。
蓋綠色的房子講座地點及日期

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書中屋主均安!

莫拉克颱風來臨,十分擔心東部與南部的屋主是否平安,有打電話或寫信去確認,好在,每位屋主都安然愜意。有的屋主表示,在選擇地點時要注意周遭是否有土地濫墾、選擇較為平坦的高處,而住進去之後,作好水土保持,可以大幅降低受災程度。

以下是國內東部、南部的屋主的整體回覆:

花蓮:有焚風、有的植栽有燒傷,不過沒有受太多颱風的影響。
01花蓮壽豐.小王 --Fine!
02花蓮大豐村.阿Ju--Fine!
03花蓮壽豐.小林仔--Fine!
04花蓮市.小閔--Fine!

台東:雖然植栽被颱風掃下不少,庭院或環境一片狼藉,但屋子和居者都安好!
05台東關山.林志堅-- Fine!
06台東都蘭.郭大哥-- Fine!
07台東龍過脈.蔡董--Fine! 雖然他所買的山背面就是災區紅葉村,但蔡董的地與家完全沒事。
08台東長濱.默姐--Fine!
09台東.劉維平--Fine!

10屏東佳冬.懷念阿嬤的厝--正祥--OK^^ 房子及屋主沒事、兔寮屋頂被吹翻,周邊環境要整理被吹落的枝葉。

11高雄旗山--Fine!
12高雄市.綠意的家--Fine!

其他的都不是災區,所以當然更Fine囉^^

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書中的訂正、補充之列表

以下是蓋綠色的房子書中內文須訂正或欲補充之處,先即時透過部落格列表告知,將來若有機會透過再版會加以修改訂正喔!對受訪者有不便之處,在此致歉~~!!

1.P77 再吹涼風的營造商 大名是 "
李溫達"
亦即為 營造商 李溫達
與林志堅合作多年,對於低成本的舒適建築有多年營造經驗,也是業餘建築包商。連絡:0932-661-766

2.P116 侯正祥的個人資料訂正:侯正祥非嘉義大學畢業,而是肄業。正祥於嘉義大學延畢後,進入
大境設計擔任研究員。(不過大學肄業後有考到研究所,但不能讀,因此不算研究所畢業。)

3.P124 的節能說明的那四張圖,圖3是為了遮光、4是為了防麻雀築巢。

4.P125第二個關於屋頂的疑問說明(屋頂瓦片選擇何種品牌?客廳亭子的屋頂為什麼沒有鋪滿?在鋪設屋瓦時要注意什麼?),以下為侯正祥詳細而深入的回答:

答:
首先鋪瓦要注意的是 鋪瓦前的防水毯有沒有鋪好。順序一定要由下而上交接處要重疊(over lap)10公分以上,收邊有沒有收好,這是之後屋頂會不會漏水的關鍵
接著是釘洩水條與瓦條,要注意很多工班會漏掉洩水條不釘,結果水積在瓦條上,瓦條很快
就爛掉了,再來是鋪瓦,這部分很容易偷工減料,每一片瓦都要用專門的瓦釘釘在瓦條上,有些師傅會跳著釘這是不行的,颱風一來只要掀掉一片後面就整片都可以掀掉。至於選瓦主要都是成本考量還有樣式與設計的搭配。
以我家的案例來說,原先莊先生設計的是用金屬瓦,因為比較現代感而且比較輕又便宜耐用。但我則是希望能用日本文化瓦,因為金屬瓦會吸熱文化瓦比較隔熱,再說文化瓦比較有傳統美感很配木造屋,越久越有味道,這點跟他爭執了很久,最後我贏了。
因為金屬瓦比文化瓦貴了將近一倍,但是後來蓋瓦前德豐的文雄大哥來看,篤定的認為客廳的挑檐強度不夠,蓋文化瓦之後一定會下垂變形,後來跟蓋瓦的師父研究後,決定仿照日本蓋銅瓦的作法,客廳屋頂的邊緣內縮一公尺改成金屬瓦以減輕屋頂重量,而不是沒蓋完!
很多人都以為沒蓋完,所以這個結果我叔叔十分不滿意,多次吵著要拆掉,因為他覺得沒有人這樣做的。
類似"沒有人這樣做"的挫折與阻力在我建屋的過程中曾出不窮,有時是叔叔有時是工班我常常得花很多精神力氣去"溝通"類似的問題,只能說這也是磨練的一部份。
文化瓦又叫日本瓦因為是日本進口的瓦,所以很多人都說我門的木屋是日式的我想就是這個原因,後來我叔叔就質疑我說為什麼我不用台灣的閩式瓦,這點我曾考慮過,但一則是房屋形式不合很難收尾也不搭配。二則是我根本不知道要去哪找還會蓋這種傳統瓦的人。
但後來聽說幫我門砌磚的師父年輕時曾蓋過,所以就讓他在後面的磚牆上另外再蓋出一個閩式瓦的小屋頂。文化瓦、金屬鋼瓦、閩式紅瓦、稻草前棚,就像台灣的歷史一樣我的房子也混合了很多的文化精神元素是標準"台式"的建築

5.P193 竹山李宅:家族人數共10

6.P309 老農地與新農地的比較表,新農地的產權日是 2000年1月28日以""

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蓋綠色的房子》8月8日各大書局見!


開著我的Yaris到各處走走看看,我真的發現,國內真的好多人用心的生活、過日子。

怎麼說呢?

房子是一個媒介,一個展現他們表達對親人、對自然、對鄰居的關愛、甚至想要玩房子的樂趣的媒介。

新的生態工法的房子、所謂的自然屋,也紛紛的在國內冒出來。

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的速度跟不上內心的悸動,總之,八月,商周出版社,敬請期待囉! ^____^y
(因為收到讀者們的關切與疑問,請大家不要誤會,"蓋自己的房子2"不是我寫的我的新書是《蓋綠色的房子》八月初就會出現在書店裡囉!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放羊吃草的家


屋主不需要除草機唷,因為他有羊可以幫他吃草~~~右邊是他家,左邊是母親屋。




傍晚時,吃草的羊咩咩準備下班回家了^^


從平台可以通往荷花池、看海。


荷花池一景。



屋主的家的平面圖,右為自宅,左為母親屋。上有山、下有海。



從客廳往平台看。就算發呆一整天也開心。


※以上版權所有,請勿轉貼,可以連結網址,謝謝。

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綠建築是一種概念

目前國內的綠建築,一般人常會誤以為是「高科技、高成本」的建築形式,常常望之卻步,我有時去聽的綠建築材料發表會,通常過於學術或昂貴,也不是一般建材行就買得到。

我在此呼籲,「綠建築」應該是一種概念、一種態度!而不是門檻或好野人的遊戲。

高科技、高成本的綠建築的確也可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但當你預算不夠的時候,不要氣餒,只要掌握綠建築的通風、採光概念(一旦通風就會降溫、室內空氣品質就好,就不必裝空調或空氣清靜機...、一旦有充足的採光,白天就不需要開燈...),一樣可以蓋出平價、環保又低耗能的綠建築啊!

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簡易壁爐煙囪設計

還不知道尺寸的比例,但是看起來似乎是正方體然後漸次往上內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