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以回饋取代消耗,for our land :-)




房子的周圍,以石子、原生種草籽取代水泥地,使它透水。周邊的基地,能盡量保留樹木就加以保留,它可以讓你乘涼、遮住陽光直射,節省空調電費,它也可以抓牢土壤,可以讓鳥類築巢...



比自己年紀還要大很多的老樹,別砍了,留著吧。



小徑的兩側,種台灣原生樹種、竹林,綠意小徑,回家心情就好了。

住在森林裡的確是件美好的事,可是當挖土機推倒樹木,道路開進森林,夢幻木屋拔地而起時,人類扮演的其實是破壞者與入侵者的角色,儘管他的出發點是因喜愛這片森林。我寧可買已被人類過度開發、生機趨近於零的蘿蔔田。如果我想要有片森林,那就由一顆種子開始種起吧。

——許亞儒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建築師與農舍」中提到,「1980 年台灣的耕地面積尚有64萬公頃,2002年縮為47萬公頃,到了2005年只剩23萬公頃,耕地快速消失!」

我們都有夢想想要親近大自然,如果打算蓋綠色的房子,請先從那塊地、地上的動植物的角度想一想,他們也許不在乎有新鄰居的到來,只是不要造成他們太大的不便、也不要造成他們住的地方從此消失。更不要因為我們的夢想而造成小小的台灣綠意越來越少...
如果這塊地是個光禿禿的裸地、被遺棄的沒有生機的空地廢地,那我們的到來對這塊地來說,如果夠友善的話,也許對它而言會是個好消息。
如果這塊地是傳說中的美地,生機盎然,那要考慮,自己的進駐,對它是好還是壞?若非進駐不可,又要怎麼做才能將破壞降到最低最低?甚至只讓它更好而非更糟?或者至少維持不變?


完全野放的池子,真的存在於某位屋主家的後院,幾步之遙。一般有多少人能夠接受它?它卻是大自然最演化進程的階段之一。

若你有很大片的農地,在日常活動以外的範圍,讓它成為野放的狀態,其實對基地是好的。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大樹老樹在庭院確實可享受蟬鳴鳥叫
還有樹蔭下乘涼
相對鳥屎落葉每天有得掃
尤其颱風過境地上支掗落頁滿目瘡痍
但有大樹還是優多於劣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