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餐桌上的食物,都是熟人生產的

平常去小吃店、或者去餐廳吃,我們應該不太會去想說,是誰種它的,總之,就是農夫囉!那些食物的製作者,應該都是無親無故的、完全不認識的。

今天,當我準備好晚餐、準備大開殺戒時,突然察覺到,今天這幾道菜,我幾乎都認識種它或做它的人是誰,這種感覺很妙!(當然啦,沒幾道菜,才有辦法製造出這種機率)
 



也可以說是很有fu吧,因為當咀嚼著糙米時,我會想到這是樸門的同學凱西種的,然後也享受著糙米在嘴裡面的紮實口感,想說哪天一定要去憨己園看看、或者可不可以幫什麼農忙。

農夫凱西在課堂上報告時的帥氣模樣。
凱西在田裡農忙的情形。(圖片提供_凱西)

吃著A菜時,又想到今天去火旺伯那邊,他熱情的摘了十多把A菜給我和朋友,我們一起把菜根部的土壤洗乾淨,然後帶回來,鮮採鮮吃。

今天下午在火旺伯那邊摘的A菜,現場把土給洗掉。

這A菜的口感,也許跟一般在市場買的A菜差不多,但是感受上卻有差,因為我會知道這些A菜是在竹南火旺伯的地、混生著一些野草、菜心之類的,大夥兒一起快快樂樂成長的,洗掉土壤的時候,還看得到蚯蚓,這土地是健康的。最重要的是,我還有辛苦的幫忙一起洗,這更可以構成好吃的理由~XD

火旺伯的菜園,不會看到單一的蔬菜,而是一群蔬菜跟野草歡樂一家親。


肉鬆,是老媽跟豐原一家專做肉鬆的老店鋪買的,我們從小就吃他們做的肉鬆。

茶,是《蓋自然的家屋》裡面也有拜訪的貞錫雅舍劉爸劉媽於今年八月做的。
茶樹就種在劉爸媽家門口旁邊,大概七、八棵。
他們從台東來桃園參加親戚婚禮時,順道來新竹玩,於是我央求他再帶兩包、種在家門口的幾株茶樹所採摘烘焙的茶葉。


他的茶是輕焙,還帶有鮮葉的味道(像是綠茶那樣,但又更有鮮味),我超愛喝的,每次出門就一定要抓一把到水壺裡面。

採摘的量揉在掌心就這麼大而已。

風乾後,每次製作的份量大約就一個B4塑膠袋的容量。

農夫詹武龍說,「當今農業所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消費者無情、生產者無義,也就是消費者無感於生產者的痛苦,生產者也不在乎吃的人的死活。我想唯有雙方面對面才能扭轉這樣的惡性循環,轉為有情有義的良性循環。」

現在,我有點能體會最後那句話所帶來的意義。 希望以後餐桌上的東西,我能夠盡量認識種它、生產它的人!








add your commen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