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自然的家屋:打造手感的家,享心安的節奏──15位屋主分享生活與住的相關事物。
1.《蓋自然的家屋》書介動態官網
2.博客來試閱與訂購
3.新書發表會時間表
拜訪了書中的屋主朋友們之後,看到很多屋主親手蓋的住家,內心又再度掀起一股熱血。
這本書裡的屋主很多都是我的偶像,或者說應該很羨慕他們有這樣的勇氣與毅力,「就這樣」把房子蓋出來了!水里的阿忠說「人天生就會蓋房子」,桃園的代賢說「就這樣堆堆堆...就堆起來啦」,每每讓我覺得超不可思議!
by 吳德淳導演的紀錄片《愛真》
書中的每一個家都以不同的方式「美」著,總是會讓人想賴著不走,或者動不動就想再去找他們玩。遠行的時候,感謝屋主慷慨提供借宿,讓我有更多時間與屋主喫茶慢聊,慢慢聽著他們述說更精彩的、藏匿在土地上與房子裡的生活方式。
當我聽了屋主講述他們的過去,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今天他們會選擇這樣的生活、創造出這樣的房子還有,這次書裡面有好多屋主都在二、三十歲就試著自己親手蓋房子,即使是人生的第一間房子,他們也願意以非制式的工法、友善環境的態度去實踐在自己的家,十分令人敬佩!
...這是一本關於國內土地、樹與人居環境的進行式故事之收集,我很愛這本書,將來若有再訪本書的屋主,也會再update到部落格上。
...這是一本關於國內土地、樹與人居環境的進行式故事之收集,我很愛這本書,將來若有再訪本書的屋主,也會再update到部落格上。
◎土磚、紙磚、土團、木架黏土、模板夯土...自然建築之工法、素材比例與製成的摘要分享。
素材有回收的報紙、基地現有的土壤混稻草、拆下的木材舊料等,屋主多憑協力造屋經驗、看書做中學,由於土壤土質各地不同,很多時候黏稠度與紮實度都要憑感覺,那是與生俱來但被遺忘的感覺。
◎輝哥的家,取名為共棲寮,意指跟土地上的動植物昆蟲和睦相處。十年前,公司遷廠到大陸,輝哥從上班族轉行當農夫,採用秀明農法種好吃的枇杷和柿子。在共棲寮裡,名為「賴著不走」的蜂窩,築在母親的臥房牆壁上,人與蜜蜂白天和睦相處,晚上只隔一層薄薄的蚊帳,偶爾還是會有蜜蜂飛到蚊帳內探路呢!
輝哥喜歡動手做,長得像機器人的暖爐是用廢棄輪胎鋼圈和捕獸夾等回收鐵件焊成。並陸續完成幾個高達三、四公尺的大型人偶,守護著共棲寮。
下面這三張則是輝哥夫婦倆的眺望臥室,用拆除的舊木料和老窗戶搭建而成,專屬夫妻倆的私密空間,十分浪漫。
小小臥室剛好可容納兩個人,脫鞋爬上梯子、掀開地板爬上二樓。眺望臥室位於基地的高點,往下看就是整片枇杷園與遠處的太平洋。
◎另外一對神奇的年輕夫妻,仲仁與代賢。曾經當了兩年浪子的代賢,最後終於定了下來,與先生仲仁在中壢租了地,先用網室搭建出第一個家,再透過實地飛美國參訪+相關書籍,並不停的自我摸索與多方嘗試,自己親手蓋出美的冒泡的自然建築!喜歡多變且針對台灣氣候有所調整的仲仁,每面牆的工法都不一樣。例如東牆就用cordwood的概念、北面用回收的大型木柱、西面用土磚及木架網底黏土牆,一來好玩二來也可以達到隔熱等效果,目前工程進度尚有內部陳設就完工了。所居住的網室屋就是田邊用來種蘭花的那種半圓型溫室,裡面的空間一應俱全,從餐廳到臥室廁所都有,因為天花板只有加罩黑網,因此只要是白天都是全面採光,除了炎炎夏日的中午較悶熱外,因前後都有通風,溫溼度大致上都維持在人體舒適範圍內,兩三年來也撐過大大小小的颱風驟雨。
◎因金融風暴、公司被迫收起的上班族KH,決定將危機化為轉機,與太太Julia及三個孩子搬到桃米山上,嘗試體驗貼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因為錢不太夠、收集的舊料也還不能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他們後來就動腦筋到貨櫃上面,以貨櫃搭配磚牆的方式,構築出舒適通風的家。看著陽光映照在貨櫃漆白的立體壁上,就是最美麗的光影畫面,Julia也善用回收的招牌當地板、回收的沙拉油桶當地基的支撐,省下不少水泥與灌漿的費用。
◎在老屋綠改造的部分,彰化市的謝兄家、台北市的阿立家與Sherry家,都有精彩的綠房子構思。考量環保並節省拆除成本,謝兄與Sherry盡量維持老房子原本的「殼」,像是謝兄自行設計的通風井,有助於強制排風、帶動山壁下的一到三樓做濕氣與溫度的調整。阿立家則趁改造時在最少日曬的角落設置串連各層樓的天井,使得天井的冷空氣可以透過溫差,和室內其他空間產生對流(尤其是西曬面)。
◎最後,稍微介紹一下這次的書本設計,它草感著實讓我愛不釋手,是書籍設計師羅心梅的巧思、和總編輯席芬的創意嘗試。
阿梅用拼貼方式去展現有機手感。裝幀法也很特別,書封上方看到的書名藍綠色色塊,其實是內封(用灰紙板印特色藍綠色,書名用燙白內凹的方式﹞,也就是書衣沒有做滿,所以會露出上方的內封部分。
另外這次改用傳統的穿線膠裝、並用綠色的線去穿,內封不會整個包住內頁,而是讓書背整個裸露,所以書背會看到一台一台紙的穿線!﹝太酷啦 XD﹞
阿梅的用意是希望書本也能表現出有機手感的裝幀樣貌,符合本書多位屋主的生活哲學,請大家為阿梅與席芬拍拍手喔!
最後,分享本書的服用建議。每晚一則故事,圖可以慢慢看,真要蓋房子的讀者,可以再參考其蓋屋的摘要,若需要再詳細一些,可以寫信給屋主加以詢問討論,有些屋主會樂意分享自己的知識與經驗,有的比較低調不希望受到打擾的,也煩請讀者尊重其選擇。不論如何,書中每位屋主的目的,主要是想分享不同的生活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與代價、分享他們的經驗,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激起心中的小小漣漪喔!^^
(以上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特此感謝!)
相關連結:
蓋自然的家屋。改造老房子。蓋綠色的房子 臉書粉絲團
6 則留言:
真是太好了
一定一如以往 馬上買來讀
感覺這本的房子
比較有一致性(這點很重要)
也更貼近大自然了
以往幾本 感受都會跳來跳去
越自然的房子越舒服
但書中偶而幾間 又有點匠氣
感覺多是金錢堆積
阿羚很棒呦 越來越接近自己內心想要的
讓自己感動 也讓讀者感動
謝謝妳 寫好書跟我們分享
Fiona,
謝謝你的支持
我很幸運的遇到這些屋主願意與我分享他們的生活
許多都是以往很低調不願意公開的
真的很感謝
我也很愛這本書
屋主們的生活都讓我嚮往不已
希望這本書也能夠啟發一些想蓋房子的人,在蓋之前思考善待土地的方法~~
之前的兩本著作都有購買,而第三本最新著作有更多的感覺!都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在此書中會對屋主建物做介紹,其中第三篇山上的發桂家,介紹時是〝集集太平山〞,但是內文裡卻變成〝嘉義梅山鄉太平山〞?是否有所出入之處?
to 人一木
謝謝您的指教
目錄的部份誤植
應該是內文的嘉義梅山才是!
我會再將有誤之處稍做整理po在部落格上
若有再版也會直接修正
不便之處請見諒喔!
阿羚
翻開書就可以一覽無遺,真的很棒。真的有手作的感覺。
可是圖片如果可以更大,我老人眼睛看起來會比較不吃力啦 哈哈
亮
對啊 的確有些讀者反應字太小
可能是我這次話太多 頁數又有限
不過下次會請書籍設計師評估一下
謝謝你的建議!
有空歡迎來聽聽我的新書發表會
每張圖我都放很大唷~嘻嘻
阿羚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