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生活中也用了不少二手品,朋友送的鐵製立燈、台灣早期常見的單人椅凳、Peugeot小折等。我毛衣也會買二手的Cashmere,其織法厚實、價格又比單薄全新款便宜。使用二手品,對我而言是享受它的質感、使用上的懷舊安全感。當然,二手品雖然有其優點,也不能狂買,否則又淪為囤積、影響到生活品質。
時報出版的這本《二手芬蘭》,是一位韓國家具設計師到芬蘭跳蚤市場及二手商店的觀察體驗。除了前言跟第一章有點環保說教外,其他章節針對不同二手貨的銷售文化有蠻精闢的解析。
書中提到兩個很棒的活動,分別是「清潔日」與「餐館日」。每年五月跟八月有赫爾辛基市民自行發起的「清潔日(Siivouspäivä)」,大家可以選在自家院子、巷弄或公園擺攤,販售自家二手物、手作品,也可以販售無形的服務與技術(如修理單車、修改衣服等),整個赫爾辛基成為一個交易互助的大市集,可以藉此和社區碰過面但不熟的鄰里好好聊天。
另外,芬蘭某些城市還會定期舉辦「餐館日」(Ravintolapäivä),市民可以在自宅開設一日餐館、或者在公園開設一日露天咖啡館,分享自己的拿手好菜、咖啡或私房甜點。只要不是開業中的餐廳,任何市民都可以參加。以上兩個節日也有別國城市仿效,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
書中最後討論到家中物品應該回到「高品質、方便維修」的初衷。這我很能認同。
以前家電只是單純的機械操作,按鈕壞掉、馬達故障,送到巷口電器行請老闆維修一下就能繼續使用。現在是整個面板與機身一體成型,連洗衣機、電鍋、冰箱都數位化,一旦當機就得送回原廠處理,維修成本又貴又久。許多人覺得麻煩,索性丟掉再買新的。
如果生活用品及家電能回歸到方便維修的狀態、人們也具備基本的維修能力,應該可以少掉很多廢棄物。
這是一本可以輕鬆閱讀又能到芬蘭神遊的書,作者以參與式的遊記閒聊口吻,分享自己的體驗,也找來不同的二手物熱愛者,記錄他們的觀點及訴求。喜歡二手文化的朋友不妨可以參考看看囉!
歡迎加入阿羚的官方Line頻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