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9日 星期日

人到中年。培養興趣等於投資自己╳創造「被學習」的價值╳動力木工卡丁車




我們找到了一片空曠平坦且沒有其他來車的空地,以確保試車安全。通常電動車的瞬間加速總是完勝吃油車,故我在踩油門時十分小心翼翼,一開始以時速僅約20、30公里...

「太慢了啦!」Jack說,他一踩就像火箭發射般的飛出,回來之後又以極速在原地轉圈燒胎好幾趟,「這部車可瞬間加速到時速50公里左右,最高達79公里喔!」這是也市木工Tim跟Jack研發的動力木工卡丁車,瞬間加速快、又沒傳統吃油馬達的噪音、也不會排廢氣。

經過這趟的震撼體驗,我忍不住好奇,原本是貿易商、興趣是木工家具製作的Tim,怎麼突然跑來做卡丁車?!也太跳Tone了吧!
也市木工的Tim和Jack是事業夥伴,他們經營一家事業穩定的貿易公司。興趣相投的兩人,同時也有類似的嗜好,兩人一起玩賽車、生存遊戲、遙控飛機及木工。
Tim的新家,桌椅家具都是自己來。
在多年前我曾拜訪Tim在永和的據點,那時候他在公司裡騰出小空間當木工區。同仁們在工作,卻傳來老闆的敲打與鋸木聲,我瞄了瞄員工,他們早已習慣這種背景音,頗有趣的!
Tim就是屬於一旦發現自己熱愛,就全新投入的類型。為精進自己的木工實力,他去木工學校上課、購買最好最先進的木工機具、不斷練習(練到手筋腫脹被醫生警告),才得以在短短十年內,換得一身好手藝。

後來,得知Tim舉家搬到宜蘭,並於新家規劃一區專屬的木工工作室(雖然仍覺得不夠大),從空屋開始,他就搬過去住,家中家具都是他親手做的。做完之後他想做些特別的,朋友建議他做動態的手推車,聊著聊著決定研發「動力卡丁車」,然後經過一年內不斷的失敗與測試,終於成功推出既安全又真的可以駕馭的成品!

___________________
動力卡丁車簡介
有別於一般金屬車架卡丁車,Tim與Jack共同設計、製作的卡丁車是使用樺木合板當車架,木製車架是用榫接。是一個結合木工、動力與機械的跨領域挑戰!
然而,製程中的巨大挑戰之一在於車架。一般金屬車架焊接點不對可以切割再重焊,木製車架的榫接點若不對,整根木料的榫孔就會功虧一簣、重新來過。更妙的是你知道卡丁車的輪子是怎麼來的嗎?是取自五金行手推車的車輪(俗稱風輪)~
這台卡丁車的動力來源則是2200W的電動馬達與72V的蓄電池加上控制器,所以這也是一台電動卡丁車,不會排放廢氣、也不會製造噪音,但時速仍高達79公里!
平常我們開車會覺得79公里很慢,但卡丁車如此貼地,我在試乘時開到40公里就覺得眼前地面飛快,更遑論70公里以上。

卡丁車是結構最基本的賽車,可運用各種容易取得的材料組合,非常適合DIY製作。
儘管是DIY的設想,Jack仍希望儘可能達到賽車的操控感及動力,所以第一步先以賽車規範訂下軸距及輪距,並以此基準設計出前輪轉向系統的幾何構造。
卡丁車沒有避震器、後軸又是無差速器鎖死的,為解決內外輪過彎時的滾動差,必須設計合適的轉向幾何,包含Caster及Ackermann等角度。同時也考慮到一般人駕駛的習慣作了一些調整,以免轉向太靈活及太重手。

1. Caster:和一般房車不同,卡丁車必須將前輪後傾角度調到10~12度左右,這樣在轉向時才能頂起後內輪而順利過彎。
2. Ackermann:依據軸距及輪距計算出轉向補償角(Ackermann)。
3. 卡丁車的輪子取自坊間手推車的輪子(風輪),風輪是一種很低階的輪胎,慎選輪胎的品牌,抓地力才會強,也比較不會在玩車的過程快速耗損。
4.動力系統:採用電動馬達,主要是考慮噪音及幾乎不用保養維修,畢竟這台車會在住家附近跑,一般卡丁車引擎的噪音怕會引起鄰居反感。當然比較環保也是一項優點。馬力大小則綜合考量駕駛樂趣,車架承受力,以及電池容量及重量下選用了72V 2200W的馬達動力系統,雖只有近3匹的馬力,但電動馬達充沛的扭力在不到100KG的車上已可提供相當足夠的加速感。
5.電池組:在考量空間及重量下選用6個14AH的鉛酸電池,總共約24KG,雖沒有鋰電池的輕巧但價格及充電方便性則完勝鋰電池。設計時計算過這樣的動力約可行駛30分鐘、時速最高達72公里。沒想到完成後超過預期,實測極速達時速79公里,實在令人驚喜。



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今,他們又繼續研發製作出台灣第一台木製空心自行車架單車🚲,永遠給自己新的挑戰,而原本的木家具也持續精進中。「當木工只是興趣時,你對技能的升級沒有迫切的需求、就不會花足夠的時間去做練習。當木工變成職業時,你又時常在做同樣的產品維持生計。臨摹作品是新鮮人必經之路,但如何消化別人的設計理念成為自己特有的風格,才是保持進步的原動力。看得多、想的多、做的多是持續進步的不二法門!」Tim對木工的熱衷超出身體負荷,曾因此患了腱鞘囊腫及足底筋膜炎才稍微收斂。

然而,木工是他下半輩子的職志,Tim認為在能力範圍內持續精進是必須的。對他而言,培養興趣是投資自己,「我常對家人說,除了維持家計、投資孩子的教育,我也會積極的投資自己、培養興趣來享受生活樂趣,讓自己的人生不只是工作。」這也是他當初與傑克一同討論開創人生第二事業的主因。「若興趣可帶來獲利,就可成為後半輩子的活水資金,而且我們擬定的主題是科技複合型木工、跳脫傳統、具有挑戰性,即使是木工達人也可從我們這看到另一種木工的可能性,這更是有趣的地方。」

販售知識、服務領域社群,營造出「被需要」、「被學習」的價值,對阿仁跟傑克來說是後半輩子想達成的目標之一。「我們下一個想研發的是木單車,它很難沒錯,但它是有可能被實現的,國外已經有不少木單車成品,但我們希望靠自己的能力做出來,零件材料盡量靠自己做、或者跟在地工廠訂做。」在做木單車前,現階段他們正在設計一台3D router,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台手動的三軸router。這台機器可以不必學電腦繪圖就可操作解決一些傳統木工機械無法達成的功能,「任何問題一定有解決的辦法,問題只是需要多少時間而已...」看來Jack與Tim又有得忙了。

看著他們對機械型木工產品的投入,我聯想到《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裡面的屋主阿俊,他也是早在50歲開始就開始認真培養興趣,一年學一樣東西,「我很緊張,我太晚培養興趣,總怕來不及學得精,很羨慕那些年輕就懂得養成興趣的人。」

興趣越早培養的另一個好處,是可透過網路找到社團、同好,互相切磋、聚會。常常許多靈光乍現的奇想就是在討論中衍生出來的。Tim持續挑戰新作品、並在好友Jack的協助下跨足不同領域的機械型木作品。有時他也是會接一些建築師、設計師或親友的訂單,「畢竟現階段木工不是本業,時間的限制下,只能偶而滿足有粉絲互動的成就感。」

我問Tim,木工這個第二專長,他是否會持續做到老?「手做木工是體力活、也是個利基市場,就眼光及知識範疇上,我覺得還有很多盲點要摸索。」他謙虛的說,「我的方法是採取漸進式的突破,若有一天靈感枯竭、或者體力無法負荷時,自然就會停了。但如果可以,還是希望熱愛木工、做到老,做到最後一口氣!」就像做卡丁車,「輪子滾動夢想,人類因夢想而偉大!夢想啟動了,就要不畏艱難的前進!」



也市木工

更多Tim的木工精采內容請看→
《在家CEO!賺進後半輩子從家開始》
博客來
誠品
讀冊
金石堂

阿羚Line:@ddn4393c
林黛羚 FB粉專
林黛羚博客來全書系

#在家CEO
#賺進後半輩子從家開始
#讓我們一起長大到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