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優先選擇前人使用過的、居住過的土地
- 如果我想要有片森林,那就由一顆種子開始種起吧!(by許亞儒)
- 優先考慮施作慣行農法的土地,給疲憊的土地重生的機會
- 盡量不考慮「為了賣地而把整塊地夷平」的開發地
- 如果買的是有土的地,盡量保持地面的透水性,減少灌水泥比例
- 若面積夠大,預留1/4至1/2的地作為野放區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讓土地因你的加入而蒼鬱豐饒、恢復元氣
如果正計畫搬到鄉下、買地或蓋第二個家,首重尊重珍惜你所購買的地,請參考以下幾項前提: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在傳統菜市場,直接跟小農買。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陽台的好處:永和住戶的通風實踐(2)
(續上篇)
2.永和四號公園的小婷家
在永和四號公園、中央圖書館附近,拜訪了一位讀者小婷的家。
因為她在這邊住了好幾年,也是都沒有安裝空調,還有她利用陽台來阻止西曬的熱侵入臥房。
很好奇為什麼小婷光靠陽台就可以把臥室的西曬問題解決呢?
2.永和四號公園的小婷家
在永和四號公園、中央圖書館附近,拜訪了一位讀者小婷的家。
因為她在這邊住了好幾年,也是都沒有安裝空調,還有她利用陽台來阻止西曬的熱侵入臥房。
很好奇為什麼小婷光靠陽台就可以把臥室的西曬問題解決呢?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喝茶。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泰國米之神Daycha:讓種子適應土地,而不是土地適應種子(2)
Believe in Nature, work with nature.
(相信自然、和自然一起工作)
Respect mother nature, you won't put any poison on her.
(尊重土地之母,你不會在母親身上下毒。)
(承上篇)
(相信自然、和自然一起工作)
Respect mother nature, you won't put any poison on her.
(尊重土地之母,你不會在母親身上下毒。)
(承上篇)
稻農來米之神中心上課,圖為結業典禮。 後方神像為乾稻草編織的米之神神像,奇怪的是,Daycha說十多年來從未發霉爛掉過。 @翻攝自Daycha投影片 |
泰國米之神Daycha:讓種子適應土地,而不是土地適應種子(1)
"Seed is the first!"
來自泰國、成立米之神中心的Daycha先生明確指出。今天去聽在竹北交大客家文化學問所舉辦的台灣社區協力農業工作坊,首先第一場由泰國有米之神之稱的Daycha先生講述。(感謝建泰與晏霖無酬企劃與執行)
米之神所指導生產的有機稻米,其產量比跨國種子多20%,種植成本卻少1/3。
Daycha說,在泰國,大部分的農夫都是拿跨國種子(經過外國的實驗室、通常是美方主導,培育出的高產量種子)來種,因此必須使用慣行農法。必須先改變土壤品質、再搭配化肥與農藥,讓整個環境來配合跨國種子的需求,根本是削足適履(他真的說cut the feed to match the shoe...果然是有華人血統的泰國人XD)。
來自泰國、成立米之神中心的Daycha先生明確指出。今天去聽在竹北交大客家文化學問所舉辦的台灣社區協力農業工作坊,首先第一場由泰國有米之神之稱的Daycha先生講述。(感謝建泰與晏霖無酬企劃與執行)
米之神所指導生產的有機稻米,其產量比跨國種子多20%,種植成本卻少1/3。
Daycha Siripatra講座現場@阿羚/攝 |
Daycha說,在泰國,大部分的農夫都是拿跨國種子(經過外國的實驗室、通常是美方主導,培育出的高產量種子)來種,因此必須使用慣行農法。必須先改變土壤品質、再搭配化肥與農藥,讓整個環境來配合跨國種子的需求,根本是削足適履(他真的說cut the feed to match the shoe...果然是有華人血統的泰國人XD)。
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陽台的好處:永和住戶的通風實踐(1)
陽台,最初設計的目的,就跟保護室內住家、緩衝室內外有很大的關係吧。在炎熱的夏天、或者風吹雨打的颱風天,陽台都具有保護的作用。
最近看了兩位讀者的家,他們都是住在電梯大樓裡面,都沒有安裝冷氣。沒有大幅度的改造,他們只是在購屋時先確定房子的方向,將陽台空間保留,沒有外推、也沒有內推,適度的改善,達到自己居住的需求與目的。
1.永和新店溪旁曾先生家
最近看了兩位讀者的家,他們都是住在電梯大樓裡面,都沒有安裝冷氣。沒有大幅度的改造,他們只是在購屋時先確定房子的方向,將陽台空間保留,沒有外推、也沒有內推,適度的改善,達到自己居住的需求與目的。
1.永和新店溪旁曾先生家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阿羚記錄國內住居工作及友善生活書籍
林黛羚著有《在家CEO!賺進後半輩子從家開始》、《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從斷捨離出發,打造你的新家感!》、《想住一輩子的家》、《這輩子 一定要當一次農夫》、《會說故事的空間:好感辦公室》、《老屋綠改造》、《享木生活》、《蓋自然的家屋》、《改造老房子》、《蓋綠色的房子》等書。(點選書名可出現單本書介紹之連結)
講座邀約請來信至aling.home@gmail.com
台達電、宏碁、廣達、信義學堂、高雄地方法院、緯創資通、工研院、台南台達電、屏東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建築系、成功大學建築系、靜宜大學、交通大學老師研習、高雄市立圖書館、台中市立圖書館、北美館、台北縣書館(板橋、三重、永和、中和)、台北市立圖書館、荒野、輔大、主婦聯盟、新竹文化局、清大、台北縣校長研習、金門大學、愛樂電台、國內北中南誠品書店、國內各社區研習、匯豐銀行、台北勞委會員工研習、高雄公務員研習、板橋建築師工會、台北建築師公會、學學、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跨屆創新學院、各大社區大學、師大附中、台東縣政府、佛光山大明寺社區大學、台北行天宮、花蓮縣政府、中央大學、銘傳大學、台北新店水利局、......等。
2015年新竹縣社區金巷獎評審、2013及2014年台北市老屋新生大獎評審、2015老屋新生大獎顧問、台東店家空間活化協助顧問、2014台達文教太陽種子冬令營評審、2016-2020新竹社規師評審委員。
陸續撰寫50+好好、設計家、太平洋房屋、經濟部《能源報導》、康健名家、Shopping Design、鄉間小路...等專欄。
§講座經歷§
台達電、宏碁、廣達、信義學堂、高雄地方法院、緯創資通、工研院、台南台達電、屏東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建築系、成功大學建築系、靜宜大學、交通大學老師研習、高雄市立圖書館、台中市立圖書館、北美館、台北縣書館(板橋、三重、永和、中和)、台北市立圖書館、荒野、輔大、主婦聯盟、新竹文化局、清大、台北縣校長研習、金門大學、愛樂電台、國內北中南誠品書店、國內各社區研習、匯豐銀行、台北勞委會員工研習、高雄公務員研習、板橋建築師工會、台北建築師公會、學學、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跨屆創新學院、各大社區大學、師大附中、台東縣政府、佛光山大明寺社區大學、台北行天宮、花蓮縣政府、中央大學、銘傳大學、台北新店水利局、......等。
§評審顧問專欄§
陸續撰寫50+好好、設計家、太平洋房屋、經濟部《能源報導》、康健名家、Shopping Design、鄉間小路...等專欄。
![]() |
台北設計中心 |
廣達綠生活講座 |
![]() |
於誠品、林百貨及三餘書店的新書發表會 |
信義學堂友善居家綠生活講座 |
![]() |
聯合報橘世代益品書屋 |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簡易版《老屋綠改造》新書書訊,歡迎轉寄給舊雨新知 :-)
繼《改造老房子》之後,阿羚在2011年九月發行的新書老屋綠改造(試閱),拜訪了國內東西岸十幾戶人家,這次應讀者的需求,針對都市中的公寓、電梯大樓、透天的舒適度,有更多的著墨。
從舒適的通風採光改造之外,還加入了遮陽、降溫、處理潮濕、高齡化的改造實例。
書中也透過屋主本身的認同,推薦了ok的設計師與工班。
家1:在台中市中心,原本三房兩廳、外觀毫不起眼的四樓老公寓...
被一位朝九晚也九的辛勤上班族阿凱,用工作的積蓄買下之後,再以有限的預算改造...
七年來,老公寓竟慢慢進化成:阿凱心裡面一直惦記著的、位於北埔的外婆家三合院般的情境。
那麼,公寓怎麼變成三合院的「情境」呢? 通風、格局及綠意。
觀察周遭建築與街道等大環境所產生的風,大部分都從大馬路的西南向窗戶流進來,再從側邊的東南向窗戶流出。
於是,阿凱用最省錢的方式重新調整格局、陽台內推...
原本的平面圖格局如下:
改成可以通風的室內格局:(對照看看上下兩張哪裡不同?)
從舒適的通風採光改造之外,還加入了遮陽、降溫、處理潮濕、高齡化的改造實例。
書中也透過屋主本身的認同,推薦了ok的設計師與工班。
家1:在台中市中心,原本三房兩廳、外觀毫不起眼的四樓老公寓...
被一位朝九晚也九的辛勤上班族阿凱,用工作的積蓄買下之後,再以有限的預算改造...
七年來,老公寓竟慢慢進化成:阿凱心裡面一直惦記著的、位於北埔的外婆家三合院般的情境。
那麼,公寓怎麼變成三合院的「情境」呢? 通風、格局及綠意。
觀察周遭建築與街道等大環境所產生的風,大部分都從大馬路的西南向窗戶流進來,再從側邊的東南向窗戶流出。
於是,阿凱用最省錢的方式重新調整格局、陽台內推...
原本的平面圖格局如下:
改成可以通風的室內格局:(對照看看上下兩張哪裡不同?)
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公告】阿羚今年只規劃二本著作於8月出版:《老屋綠改造》(自由之丘)及《樂在原木生活》(原點,與友人合著),其餘皆非阿羚新作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讀者gigafly分享他的住家改造DIY!
讀者gigafly來信分享他在mobile01上的住家改造。
一位國小老師,唸機械系,因為對生活及教育的某些堅持,而決定自己做木工。以下是他來信的敘述:「前後兩間房間都各花兩年時間獨立施工,這期間吃的苦頭不少,但也就是想實踐自己的理想,追求舒適的生活空間,不願意只是買現成的家具擺一擺,這期間也遭到父母的冷言冷語,家父家母也就是傳統的功能主義者,毫無美感可言,但是為了小朋友的美感教育,我要讓他們知道,其實一個小小空間經過設計可以變化出無限的可能,並非只是膚淺的『能用即可』觀念,這對小朋友是一個極大的戕害。」
從他在網路上分享的文章可以看到,小朋友也有參與施工,可以親身經歷過家中的木作不是兩天就變出來,而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也是很珍貴的經驗吧!
一位國小老師,唸機械系,因為對生活及教育的某些堅持,而決定自己做木工。以下是他來信的敘述:「前後兩間房間都各花兩年時間獨立施工,這期間吃的苦頭不少,但也就是想實踐自己的理想,追求舒適的生活空間,不願意只是買現成的家具擺一擺,這期間也遭到父母的冷言冷語,家父家母也就是傳統的功能主義者,毫無美感可言,但是為了小朋友的美感教育,我要讓他們知道,其實一個小小空間經過設計可以變化出無限的可能,並非只是膚淺的『能用即可』觀念,這對小朋友是一個極大的戕害。」
從他在網路上分享的文章可以看到,小朋友也有參與施工,可以親身經歷過家中的木作不是兩天就變出來,而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也是很珍貴的經驗吧!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轉貼文)內在有個家,心就可以休息休息、輕鬆輕鬆
這是朋友Fay轉寄的信,來源不明(若有人知道出處請告知、立刻更新連結),雖然沒有信宗教,但裡面有幾句話讀了很舒服。
尤其是這句:「心需要一個家,這個家不在外面。如果心裏有個家,無論外在發生什麼事,都會覺得滿足、安定,內在有個家,心就可以休息休息、輕鬆輕鬆。」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再訪紀宅(8/20)
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
植物的力量(2):(兩個月電費只要一千多)「薜荔」降溫西晒牆
這是一位高雄的讀者來信分享他如何運用薜荔來降低西晒外牆的溫度,趁去高雄之際,順道拜訪,只是時間有點太早,還來不及等到西晒的角度。
他家共三層樓,位於連棟透天的邊間。因為整棟樓的橫向都暴露在西邊,夏天的時候,不論是下午或晚上,都很難待的住,空調要運轉的很辛苦。
自從種了薜荔之後,半夜竟然還會嫌太涼, 冷氣通常開28-29度,半夜會冷氣也設定休眠幾小時。
很棒的是,因為附近一帶沒有什麼都市綠島,這裡是很棒的庇護所,吸引了不少鳥兒來這裡築巢。
當然,有優點就會有缺點,薜荔十分強勢,好在屋主有定期的整枝修剪,並且得檢查是否窗戶開始被枝葉鑽進來。
不知道薜荔是不是也可以攀爬鐵皮屋?有人看過嗎?如果可以的話,不但不用擔心鑽孔的問題,還可以幫鐵皮屋降溫吧!?
文、攝影╱林黛羚(相關文章也會出現在新書《老屋綠改造》的附錄部分)
他家共三層樓,位於連棟透天的邊間。因為整棟樓的橫向都暴露在西邊,夏天的時候,不論是下午或晚上,都很難待的住,空調要運轉的很辛苦。
自從種了薜荔之後,半夜竟然還會嫌太涼, 冷氣通常開28-29度,半夜會冷氣也設定休眠幾小時。
很棒的是,因為附近一帶沒有什麼都市綠島,這裡是很棒的庇護所,吸引了不少鳥兒來這裡築巢。
當然,有優點就會有缺點,薜荔十分強勢,好在屋主有定期的整枝修剪,並且得檢查是否窗戶開始被枝葉鑽進來。
不知道薜荔是不是也可以攀爬鐵皮屋?有人看過嗎?如果可以的話,不但不用擔心鑽孔的問題,還可以幫鐵皮屋降溫吧!?
文、攝影╱林黛羚(相關文章也會出現在新書《老屋綠改造》的附錄部分)
![]() |
從外觀看房子的西晒面...當時在趕路,去得時候還是早
連圍牆都是綠的,種的是使君子。 |
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植物的力量
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不能戳的祕密
雖然要一小時,但可能攸關每個人的飲食與性命。
禽流感疫情已經在台灣在地化...雞、豬、鴨都在病毒的進化範程
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完整版
延伸報導:
從雞群之死到媒體良知──專訪《不能戳的祕密》導演李惠仁
禽流感疫情已經在台灣在地化...雞、豬、鴨都在病毒的進化範程
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完整版
延伸報導:
從雞群之死到媒體良知──專訪《不能戳的祕密》導演李惠仁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海地重建之雨水回收及建材回收
很優雅的雨水回收設計,對於缺水嚴重的海地來說,可以同時滿足人與植物的水需求(當然前提是偶爾的雨季要真的有來XD)
除了房子本身利用廢棄輪胎與寶特瓶之外,災民本身的心境轉變也在這部片中有所記錄。
12:46 「even if it's impossible, it's possible」
除了房子本身利用廢棄輪胎與寶特瓶之外,災民本身的心境轉變也在這部片中有所記錄。
12:46 「even if it's impossible, it's possible」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設計,可以改變一個家
![]() |
The open plan kitchen belongs to (and designed by) the owner of Leone Design Studio 大桌子的一側是書架、另外一側是備餐檯。 |
今天和一位也有做室內設計的友人聊天,他用很肯定的語氣跟我說,「好好的做設計,你真的可以改變一個家。」我本以為他要說的可能是諸如美感或者風水之類,但他說的是,促進親子或家人之間的接觸機會。
例如,大長桌對他而言是很好的媒介,「我時常會刻意的將大長桌擺在備餐檯與書架之間,而且這張桌子不是靠邊的,可以順著它的四周走動。這樣家長在做菜的時候,孩子可以在另外一側寫功課。」
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信任的去接受這個過程--江萊
我在拜訪代賢與仲仁時(見《蓋自然的家屋》),江萊是待在那邊幫忙蓋房子的好幫手,他十分樂在工作,看到我的狗就很開心的開始跟她玩,跟他說話一整個就開心熱血起來,心很純真但又很有歷練的七年級生。沒想到他去徒步旅行了、也去學習樸門農法。
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John Hardy:我的綠色學校夢
Pecha Kucha的玩法:20張幻燈片,每張20秒
上個月去參加學學的PK night,他們規定每張幻燈片只能講20秒,共講20張,共6分多鐘,我覺得這個遊戲還蠻有挑戰性的,於是就接受邀請想說玩玩看。結果還好事先有先練習講講看,這才知道原來20秒是超級的短。
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已額滿囉)到屋主家做客(3):台北士林綠透天
阿羚希望讀者可以更清楚瞭解屋主在整個造屋過程的精華know how,故特別請台北士林的屋主阿立與小蘿開放下午時段,感謝阿立願意撥出時間陪伴大家、分享自己的綠改造經驗。
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看《全新的我們》感想,以及事後與導演的討論
本篇經週刊編輯整理後,亦刊載於商業周刊alive優生活單元(出刊日2011-3-23、第1218期),部落格這篇是原文(有點搞笑、內容多兩倍XD、有加link),有些照片只有這裡才看得到唷。v( ̄︶ ̄)y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小提醒:請尊重書中屋主的隱私
最近聽有些屋主反映,有些朋友沒有事先通知就到現場拜訪,這樣會造成屋主的困擾,因為屋主並不是全天候都會在當地等候招待突然來的不速之客。即使是尚未完成、看起來像是還在施工中的工地,大家也不應該因此而貿然進入,畢竟那是屋主的私人產權,而施工中的房子在完整性及安全上都還未確定,大家不應該私自進去,以免發生不必要的危險、或者對未完成的房子產生破壞。
所以,如果你想要去間房子拜訪,第一個步驟,就是想辦法告知屋主一聲,書上都有寫聯繫方式,或者也可以問阿羚我。(但若沒有寫的,大部分都表示屋主沒有開放的意願,請大家尊重屋主的選擇唷!)
所以,如果你想要去間房子拜訪,第一個步驟,就是想辦法告知屋主一聲,書上都有寫聯繫方式,或者也可以問阿羚我。(但若沒有寫的,大部分都表示屋主沒有開放的意願,請大家尊重屋主的選擇唷!)
報紙屋-大茉莉農莊傳來新消息:tea house蓋好了!
哇~看了好想趕快再去找他們玩唷!剛剛收到《蓋自然的家屋》屋主約翰的來信,他的第二間報紙屋Tea House已經蓋好了!
一樣以紙磚作為牆體材質,只是這次呢,他們多了好多漂亮的玻璃瓶鑲嵌在其中。其實個人覺得,紙磚的環保跟再利用的程度,應該不輸給土磚,而且又更輕便,只是要注意防水的部份~
這些玻璃瓶是上次阿羚帶他們夫婦倆去找代賢玩的時候,約翰在代賢的自然建築裡面看到鑲嵌在土牆裡面的玻璃瓶,於是問了來源,這玻璃瓶可是台灣早期裝醬油用的唷!
一樣以紙磚作為牆體材質,只是這次呢,他們多了好多漂亮的玻璃瓶鑲嵌在其中。其實個人覺得,紙磚的環保跟再利用的程度,應該不輸給土磚,而且又更輕便,只是要注意防水的部份~
這些玻璃瓶是上次阿羚帶他們夫婦倆去找代賢玩的時候,約翰在代賢的自然建築裡面看到鑲嵌在土牆裡面的玻璃瓶,於是問了來源,這玻璃瓶可是台灣早期裝醬油用的唷!
photo credit__John Lamorie
↑注意看它的階梯,是汽油桶剖半然後舖設鋼筋再填水泥、鋪地磚唷!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客土袋的製程及底部防潮圖示
國際救援團體在海地震後,回收崩塌的水泥屋碎塊、用低成本幫災民蓋客土袋屋的紀錄短片
從讀者的來信得知,大家對客土袋還蠻有興趣的,而當救援團體幫國外蓋房子時,也蠻常採用客土袋的。但是以台灣的氣候來說,若我們蓋的客土袋屋跟國外一樣都只是以土壤當地面,比較會造成室內的潮溼,能夠接受的潮溼程度就因人而異了。
從讀者的來信得知,大家對客土袋還蠻有興趣的,而當救援團體幫國外蓋房子時,也蠻常採用客土袋的。但是以台灣的氣候來說,若我們蓋的客土袋屋跟國外一樣都只是以土壤當地面,比較會造成室內的潮溼,能夠接受的潮溼程度就因人而異了。
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內觀10日 初體驗(下)
(續上篇)
從第八天開始,就開始努力倒數回家的日子,因為成天的打坐真的開始有點無聊,不能聽音樂也不能閱讀,散步也不能超過一定的範圍(大概半個籃球場 @@),但回想平常的時候,能夠如此完全沒事好像也是這輩子頭一遭,還是靜下心度過吧。
從第八天開始,就開始努力倒數回家的日子,因為成天的打坐真的開始有點無聊,不能聽音樂也不能閱讀,散步也不能超過一定的範圍(大概半個籃球場 @@),但回想平常的時候,能夠如此完全沒事好像也是這輩子頭一遭,還是靜下心度過吧。
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內觀10日 初體驗(上)
四、五年前,在美國工作的學姊就已跟我推薦內觀10日了,她的脊椎有一些隱疾,當趕圖或熬夜太過頭時,脊椎會劇痛,痛到無法行走坐臥。後來她參加了美國的內觀,好像有慢慢好,但當時我問她什麼是內觀,她說,就是在自然環境中,不講話10天。
於是,我腦海中對內觀的想像十分浪漫,就是不說話、漫步在森林之間,體驗大自然的美,那不就跟湖濱散記那樣愜意嗎?而且上完課之後,好像就不怕痛了(諸如看牙齒就不用打麻藥之類),好像很神奇。
於是,我腦海中對內觀的想像十分浪漫,就是不說話、漫步在森林之間,體驗大自然的美,那不就跟湖濱散記那樣愜意嗎?而且上完課之後,好像就不怕痛了(諸如看牙齒就不用打麻藥之類),好像很神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