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改造老房子 完成一輩子的夢想.家 自製書介


書名:改造老房子 完成一輩子的夢想.家


作者:林黛羚(阿羚)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12日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聯經均上架囉^__^)
官網


撰寫期間我要謝謝許多同學、朋友、甚至讀者的鼓勵與提供線索!
謝謝您們介紹各種可能性的房子讓我參考、發現這些隱藏在都市之中、城鎮之間的寶藏!
書中有分享連棟透天、獨棟、三合院、古厝、老公寓...
不同的屋主以不同的方式去改造、修復、結構補強、甚至再生。
每一個房子都藏著一個觀點或一個故事....


像是上圖這位趙哥哥,自費將自家門口的整條巷子綠化,鄰居們從此把巷子當成前院,也陸續開始自己加種植物,加以維護保養。
趙哥哥帶我拜訪每一戶鄰居,大家都笑嘻嘻的,好像隨時都很開心的過日子。別條巷子的鄰居也愛跑來這邊寒暄,甚至有畫家跑來畫畫。
巷道其實被周邊的大樓包圍著,有90多台冷氣背對他們,在沒有種植物之前,夏天只要大樓住戶開始開冷氣,他們就被迫必須一起開。而現在這些熱氣有了綠色巷道的調節,減緩了氣溫上升的速度。


趙哥哥新增的閣樓也很妙,他將百葉窗橫放,就可以達到調整陽光進入的量,便宜又方便。
步出閣樓就是充滿綠意的小花園,在眾多水泥建築包圍的空間,這一小塊的綠意,其實對居者來說還蠻具有撫慰的功能喔。
他家還有電動座椅梯,要給長輩坐的。因為坪數每層樓不到10坪,半坪的晾衣間必須找到迷你洗衣機,才不會擋住進出的"窗口"!


上圖是各自成家立業的六兄弟、幫母親在龍井老家原地重新蓋起同樣都是L型的台式建築+零耗能設計方案。
因為母親吹冷氣會感到不舒服,六兄弟找來台大城鄉劉可強教授來設計生態住宅,被動式設計(Passive Design)概念搭配角色扮演的設計過程。
讓這間房子的每個空間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理由。
像是左圖二的阻風牆,可以斷東北風的路徑,中圖下的細縫是屋簷下方的呼吸孔。
在蓋房子或改造的過程,將被動式設計的概念帶進去蓋,將多餘的能源打個太極轉化用在有需要的地方,就不用事後多花錢在補救措施上。
六兄弟希望鄰居多來陪母親,於是在窗戶外面都設置平台,鄰居可以在窗戶外面閒聊、活絡人氣。


上圖則是很精彩的新舊透天交接紀實。
屋主的老家是在隔壁,現在只有母親在住,當屋主得知隔壁要賣,趕緊買下來,就可以就近照顧母親了。
老透天的後半段需要再多一些空間,於是用鋼骨結構與原本的RC相交,完工之後的現代造型與前面的古早圍牆搭在一起,超時空錯亂的!
屋主是結構技師,結構玩得很兇,你看它連鋼骨結構的支撐樑柱也都沒有對齊、頂樓的平板還故意用不平衡感的三角點支撐...



這間古厝充滿珍貴的藝術字畫,而且也是祖父輩一輩子打拼留下的資產,年輕一輩的後代都還是荷包吃緊的上班族。
他們的計畫是,請長輩提供資金修復好古厝,保留它的藝文價值,之後,老房子必須能夠自己賺錢養活自己!
這個故事真的很適合家裡有老三合院、老古厝,不捨得拆又不知道怎麼處理的人參考囉!(三合院拆掉真的好可惜ㄟ)


上圖這間房子裡,沒有一樣是新的。
誰說老房子一定要裝潢呢?如果格局OK,狀況也還算穩定,也可以"裝置"啊!這是屋主阿宇的觀點,他把自己的家弄的很有型。
很多都是趁過年人家大清掃時撿來的,像是右二那張是在大稻埕的路邊撿到的。
我狂玩他所收藏的開關按鈕,以前的開關真的很紮實,"喀!"的一聲很響亮呢!


這棟老合院被12戶人家緊緊圍住,看到中間那張的吊車沒?
吊車必須在馬路上吊建材進去,完工之後也只能從外圍的眾多房子之間的細縫看到局部。
它已經七十歲了,一樓是沒有樑柱、沒有地基的磚牆,二樓是木結構,因此它的結構補強是用斜撐鋼板夾住牆的兩面,但是共用牆就只能單面補強。
這時候就得用到碳纖維了。左圖一,是原本的舊樓梯經過剝漆處理、重新組裝、強化之後的再利用,所以你看到的扶手欄杆原本就是那樣的曲線。
左圖二則是天井,左面那道牆其實就是鄰居家的背牆,在二樓窗戶設計一個詩情畫意的窗台及美人靠。
這間老房子的改造費並不昂貴,大概就跟拆掉它然後重新蓋一個路邊常見的獨棟透天差不多價錢喔!


另外,這次有很多屋主的創意與細部,都是改造過程的巧思,無法在完工後看出來(因為已經被藏在建築體裡面)。
因此,阿羚想到一個辦法,就是透過手繪的方式,讓屋主的家、巧思與創意能夠透過示意圖表現出來!

若想知道更多書中的精彩故事,可以到官網上看,也歡迎來聽阿羚的新書發表會!!^___^y
臉書分享




tag: 蓋房子, 蓋綠色的房子, 林黛羚, 老屋改造, 改造老房子, 老房子, 綠生活, 蓋自己的房子, 綠建築, 綠房子, 綠住宅, 平價, 節能, 減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