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一個可愛溫暖的手作禮物,是一位透過蓋綠色的房子這本書認識的台北的姊姊,她與我分享她的旅遊足跡、介紹她一些朋友給我,我們email來來回回的,最後她甚至手作了一個小花花的筆袋和小包包給我(跟我的桌子超搭的啦),實在很感動,去電道謝時,我們都有第六感,一定會有相見的一天。
這幾個月也收到許多讀者的來信,您們的鼓勵,其實我應該分享給書中的每一位屋主,因為我只是負責把他們的想法傳達出來而已,前幾天有一位讀者要我繼續寫,讓嗜睡的我覺得要再發憤圖強了...謝謝大家,也謝謝每一位屋主,曾經有屋主提議希望能夠讓大家聚聚,我會再找一個討論版邀請大家的。
最近比較冷,出門記得帶外套、帽子和口罩喔!
阿羚
各位親愛的讀者
書中有些屋主有留email,若您真的有興趣拜訪,可以先寫信去問屋主。最好不要神祕的在門口晃來晃去,雖然有些屋主覺得OK,但大部分屋主會覺得有點唐突,畢竟人家也有自己的生活、日子要過啊。
若書中有些屋主沒有留email,您卻有興趣要去看的話,請不要客氣,可以先寫信給我代為轉達。
阿羚
每次看到號稱"綠癌"的小花蔓澤蘭在野外或閒置土地上肆虐的景象,心裡總是揪成一團。小花蔓澤蘭跟菟絲子一樣,會層層包覆並捲緊植物以便攀爬,進而造成植物缺氧及不見天日而死亡。

對於這種場景搖頭的時候,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
就是,既然它會存在在這個自然界,想必它絕對不是對所有的物種都是有害的,它對植物而言是「癌」,那它對什麼樣的生物是「寶」呢?...也許已經有人知道了。
剛剛一個朋友來信,提到最近電視上有一位養牛的先生,他所養的牛很愛吃小花蔓澤蘭。(!)
真是讓人出乎意料,我有點不敢相信,也許只有那戶人家的牛喜歡吃吧?
不過卻找到一份PDF,是陳運造先生的舉世聞名的頭號植物殺手--小花蔓澤蘭,他裡面提出許多解決之道,其中也寫到:「小花蔓澤蘭莖葉,口感鮮美,牛、羊都喜歡取食,即使在有其他草類生長的環境中,牠們也會先選擇小花蔓澤蘭。在中國大陸南方,亦有農民拿它來養猪。不過,小花蔓澤蘭做為牧草的禽畜適口性與營養價值等,尚待進一步研究。」
然後,又查到小花蔓澤蘭 放山雞當零嘴這篇新聞,可見除了牛(也許還有羊、馬?)之外,可能連鳥禽類都愛吃。
甚至,還有人煮過小花蔓澤蘭的茶跟野菜給我朋友吃,味道還不錯,還拿來染布,染出來是棕綠色的,很雅緻...
那,也許,另外幾個綠癌,菟絲子、銀合歡,也有他們的用途也說不定喔!
災害發生之後山路邊坡的修復過程,若沒有實際看過,而只看結果是滿滿的綠意,會以為那就是生態工法。然後再次發生災害的時候,就說生態工法沒用。到底是真的生態工法還是仿生態工法?
今天去找一位朋友,他行經某路段,看到一處水災後嚴重崩塌的山路邊坡的修復方式,讓他背脊整個毛起來。
該路段修復的方式,是在崩塌的土壤邊坡上面噴上一層黏性水泥薄層,然後再覆蓋上含有草籽的土壤,等這些土壤中的草籽長大之後,整個山坡就會充滿綠意,讓人真以為這的確是生態工法。

可是,草籽的根能抓的土壤的厚度就那些,接著先驅樹種或灌木籽會被吸引過來,紮根時的厚度也受到限制,很難穿過水泥層,這樣,只要來一場超級大雨,就可以輕易的把水泥外層的植栽連同土壤衝掉,另外,水泥以內的含水層因為無法立刻排水出去,也有可能形成推力,這時就算固定間距都有插排水孔,水泥薄層是否能夠承受推力?...也許很快就知道了。
相關文章:什麼是植生工法?
相關新聞:專家挺身 捍衛生態工法